我校五位文化导师创新宣讲路径 以多元形式推动党的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
启航网讯 把党的创新理论“唱”出来、“演”出来、“聊”出来,群众才愿意坐下来听、静下心来学。今年3月,我校教师张颖、黄志远、罗盼琪、甘莉群、李江波受聘为江西省“四个100”文化导师。五位文化导师深入南昌市南昌县、西湖区,鹰潭市月湖区、上饶市弋阳县、抚州市资溪县等地,累计开展特色宣讲100余场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,推动党的声音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张颖:让文艺“动”起来,让宣讲“活”起来
“台上讲政策,台下演节目,群众才会坐得住、记得住。”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张颖老师创新推出“文艺+宣讲”沉浸式课堂,把党的创新理论、移风易俗新政与非遗绝活送到百姓家门口。为夯实一线宣讲力量,她从全县遴选30余名艺术类骨干教师,系统开展选题策划、舞台表现、互动技巧等专题培训,实现宣讲员“全员充电”。在刚刚落幕的南昌县宣讲大赛上,她悉心指导的两个节目包揽冠亚军,取得最佳战绩。
黄志远:一首红歌,让党史“声”入人心
“一首红歌就是一堂党课,一段旋律就是一次精神洗礼。”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黄志远老师利用手风琴专业优势,创设“红歌回响·手拉文明”品牌,将基层理论宣讲转化为“可听、可视、可感”的文明实践场景,引导群众“在歌声中悟思想”。他面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开设专业提升班,向社区居民推出零基础公益课堂,用琴声与故事让现场观众跟着旋律学党史,收获点赞无数。
罗盼琪:“集中讲+户外讲+入户讲”,奏响理论大合唱
“国家喊你减肥”也能成为宣讲切口?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盼琪老师深研健康中国战略后,将其转化为朗朗上口的百姓语言,现场笑声不断、掌声不断。她发起的“月湖之声”宣讲团,联合高校思政力量与本地红色资源,创新采用“集中讲+户外讲+入户讲”模式,把抗战故事讲到村民院坝,把传承课堂搬进晒谷场头,相关做法被“学习强国”“文明江西”等媒体报道10余次。
甘莉群:多元化课堂让理论“声”入人心
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莉群老师创新推出“沉浸式”互动宣讲、“分众化+新媒体”直播、“行走的宣讲课堂”等多元形式,深入弋阳县多个乡镇开展宣讲,相关做法被“学习强国”“文明江西”等媒体报道。甘莉群老师还探索建立了“赛前指导—现场点评—赛后培训”全链条机制,为基层宣讲员量身定制培训课程,推动弋阳县在上饶市微宣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李江波:“五色文化”微矩阵,理论宣讲入乡村
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江波老师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基层宣讲实践,坚持用“带土味、沾露珠、冒热气”的群众语言,讲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资溪县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。他依托本地资源,打造了以“红色基因、古色传承、绿色生态、白色产业、金色品牌”为核心的“五色文化”基层理论宣讲微矩阵,用一个个鲜活故事激活村庄记忆,点燃百姓参与热情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能。
江西省“四个100”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是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,导师们深入乡村、学校、社区等地开展宣讲活动,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。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深化“四个100”文化导师下乡计划,推动更多文化导师下沉基层、服务群众,实现校地双向赋能、协同育人。
(图文一审:龙莉 图文二审:李梦遥 图文三审:赵欢欢 )
